前日(2021年7月28日)有評論員在經濟日報闡述香港太陽能發電的潛力,提出在農地發展太陽能發電,不少讀者都有懷疑其可行性。其實政府一早已經有此一著,城規會更於去年七月公布一套評審準則,理順以往在法律上含糊的地方,例如在農地、漁塘、露天倉庫等地方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的規劃要求和括免,有助業主和承判商依法進行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。
事實上,行內已經有很多公司主動聯絡地主,相討安裝太陽能發電,但成事的不多,未能安裝太陽能發電的原因有幾個:
1. 農地空間較大,可安裝較多太陽能板,但電網容量有限,未必可以獲得電力公司批准。
2. 農地通道較峽窄,不能容許重型車輌通過,令安裝成本增加。
3. 除了安裝太陽能板售電,農地可以有其他更有商業價值的用途。
基於以上原因,農地種電未能如村屋般普及。
相對農地,漁塘安裝太陽能板則較少人提及。漁塘種電或漁光互補在內地和台灣都非常普及,亦相當具規模,小編在台灣工作時亦有了解過。在台中、嘉義、台南一帶有很多漁塘,台灣政府亦容許地主在漁塘安裝太陽能板,相關政策吸引不同的投資者參與。
但台灣發展漁塘種電亦不是一帆風順,附近居民怕太陽能發電會有輻射,又怕雨水流過太陽能板會把重金屬、清潔劑毒素沖到漁塘污染漁獲,結隊去市政府、工地反對:
另一方面,由於在台灣種電有利可圖,漁塘地主紛紛向太陽能公司出售或出租漁塘,漁塘價格亦倍升。
而因為受政策限制,太陽能公司在完成安裝太陽能板後須要維持漁塘運作,並要保證漁獲產量。通常太陽能公司會聘用原業主和從業員管埋太陽能板下的漁塘,這政策令漁塘地主和從業員更有保障,使地主更願意提供土地。
回看香港,絕少有漁塘種電,而且相關建築條例未能配合,如果政府能加強政策力度,相信要達至 4%由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也不是難事。
希望以上資料能幫助各業主,如果在推行項目上遇到疑問,歡迎與我們聯絡,我們香港可再生資訊平台的義務專業團隊可以提供協助。
近日留意到有人冒充本平台職員向市民提供服務並收取費用。請各位注意,本平台的專業團隊是義務工作,本著服務社會的精神,過程中不會收取任何費用,所以不要向我們職員付款。如遇到懷疑,請直接與我們聯絡。